九二一發生後,有藝文人士進入災區,用藝術療癒所有人,有的影響力甚至持續到現在。
幹練又充滿活力,這位媒體尖兵其實是921受災戶。
聯合報南投地方記者 賴香珊:「那時候剛好是,才剛開學沒多久,地震當天還去睡甘蔗田,慈濟這邊找了吳念真導演來到學校裡面來,然後跟我們做互動,其實內心很暖啦,因為,南投本來就是偏鄉的地方,你很少有機會可以去接觸到比較知名的藝文人士。」
他也教我們說其實很多的素材,是可以從我們平常觸手可及的市井小民也好的這一些去做發想,那我覺得這其實跟後來啟發我啟蒙我去當記者其實多少有點關係。
在大愛台總監姚仁祿的發想下,由大愛台節目部製作人王理廣邀藝文界人士進入中部災區關懷學生,像是已故光啟社社長丁松筠神父、畫家兼作家雷驤、歌手許景淳、導演柯一正與吳念真…等,幾位文人雅士一起把藝術治療帶進了校園。
其中,與慈濟淵源深厚的歌手許景淳不但率團到美國為921募款,家鄉在霧峰同樣受災的她,更是參與了多達十所學校的關懷工作。
最難忘的是,當她一腳踏進國姓國中,赫然發現,這所學校的校歌已經失傳。
歌手 許景淳:「剛剛有說帥哥美女嘛,對,帥哥美女多好不好,好,那我們來試試看,第一句可以唱什麼OK?,走入石門護國宮旁,椰子樹高高。」
歌手 許景淳:「然後我就即席把寫上去的,就順順地先唱給他們聽,啊,可以這樣子啊,然後大家就開始學,很好玩的。」
音樂是良藥,為災難後的校園帶來了活力,笑容回到了孩子們的臉上。
歌手 許景淳:「一堂課的時間,你會從孩子們跟老師們的眼睛裡,你就是會看到,當你經過能量的流動,人與人之間的分享溫暖,和接觸到真善美的感覺的時候,眼睛就是會發亮了。」
藝文工作者 雷驤:「今天我要再度到闊別一年的南投受災區,那個新面貌固然可以預期,但自己的這方面卻感到空茫,究竟能增加一分什麼力量給他們呢。」
重新朗讀自己的散文,創作能量豐沛的雷驤,曾經獲得時報文學獎和台北文化獎的肯定,他今年已經八十歲了。雖然健康已經大不如前,他仍然在短短幾分鐘內畫出讓他最難忘的九二一故事。
藝文工作者 雷驤:「黃千宴老師說,你爸不在了,你媽不在了,我要做你的老師,也要做你的媽媽。」
對敏感細膩的創作者雷驤來說,更是窮畢生之力,尋找最好的方法陪伴孩子走出傷痛。
藝文工作者 雷驤:「因為在那次災後所發生的事情,太多個別動人的部分了。」
動人的故事觸動了雷驤的人文關懷,讓他在大破大立的偏鄉裡看到了更根源的問題。
藝文工作者 雷驤:「譬如說城鄉的問題啦,貧富的問題啦,世代的問題啦,究竟怎麼解決,絕對不是希望工程,這個以重新建設硬體,激勵當地的人奮勇活下去的(而已),這個工程可能涵蓋的效能在裡面,我很想知道(結果如何)。」
懷念舊時人,舊時的地景地貌,以及當年的熱情。曾經在災區投入生命的藝術靈魂未曾凋零,還要看見初衷與希望。
許景淳:「我看到了所有在引度的人,所有的人都極力地,為這件事情而動起來,包括理想,包括未來的願景的想像,都讓它在這個投注裡面,大家齊手連心讓它發生,太美好了。」
記得那一年心靈交流的悸動,彼此互相給予的溫暖。
採訪撰文:許斐莉
攝影剪接:余國維